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1024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水汽层析代数重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代数重构算法在水汽层析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约束条件的构造、层析初值的选择、松弛因子的计算、终止条件的确定等,给出了计算最优松弛因子的黄金分割搜索法和确定终止条件的NCP规则,对比分析了Kaczmarz、Randkaczmarz、Symkaczmarz、SART、Landweber、Cimmino、CAV、DROP等8种常见的代数重构算法,并以香港SatRef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上8种代数重构技术都能够满足水汽层析的要求;迭代终止条件比松弛因子更为重要;采用文中计算最优松弛因子的黄金分割搜索法和NCP迭代终止条件,CAV算法结果最优,其次为Cimmino算法。  相似文献   
72.
论夜光遥感数据挖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德仁  李熙 《测绘学报》2015,44(6):591-601
如果从地球上空观测夜间的地球,可以发现人类聚居区和经济带发出夺目的光芒。当夜间的天空无云时,遥感卫星能够捕捉到城镇灯光、渔船灯光、火点等可见光辐射源,这些夜间无云条件下获取的地球可见光的影像即夜光遥感影像。与日间遥感不同,夜光遥感对于反映人类社会活动具有独特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空间数据挖掘。本文首先介绍能够观测夜间灯光的卫星遥感观测平台和传感器,然后从社会经济参数估算、城市化监测与评估、重大事件评估、环境及健康效应研究、渔业信息提取、流行病研究、油气田监测等方面总结了夜光遥感数据挖掘的现状和特点。最后,文章从新型数据源、知识发现、地面观测和地理国情—世情监测4个方面提出了夜光遥感及其数据挖掘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3.
针对传统二维线划图无法表达大区域地理要素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椭球面上绘制大地线的算法。以等间距内插空间直线逼近空间曲线这一思想作为基础,通过Bessel大地主题正、反算及克莱劳方程,实现大地线内插与绘制的综合分析与解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参考椭球面上难以精确绘制大地线的问题,对传统地图向三维椭球面线划图的转换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主要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稀少控制定向和选择不同视影像组合分别进行DSM产品快速制作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主观和定量评价,分析利用资源三号三线阵影像快速制作DSM产品的流程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5.
王霏  刘曦  郑海飞  张立飞 《岩石学报》2015,31(7):1891-1900
橄榄石既是上地幔的主要矿物,又是俯冲板块的主要矿物。在正常地幔温度条件下,橄榄石中原子之间的振动是非谐振动,这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对于俯冲带的较低温情况,橄榄石中原子之间的振动的非谐性是否重要,目前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利用透射红外光谱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室温下不同厚度橄榄石中硅氧四面体的红外光谱特征,并着重对其在2100~1500cm-1区域形成的二倍频峰/合频峰进行了指认。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温度下的透射红外光谱数据(最高温度达约450℃),确立了橄榄石中硅氧四面体的相应基频峰及二倍频峰峰位对温度的依赖性,进而得出其相应红外振动的非谐系数(χ)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具体为:χ838=6.37(2)×10-7×T+0.0014(1)及χ993=7.86(3)×10-7×T+0.0015(1),其中温度的单位为℃。外推到600℃时,有χ838=0.0018(1)及χ993=0.0020(2)。这些结果表明,在俯冲带的较低温条件下,橄榄石中硅氧四面体的内部振动的非谐性可能不重要。  相似文献   
76.
智能地质调查体系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于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业务管理全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空间与普适计算概念给出了智能地质调查定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在弯道水槽中展开系列试验,研究水力冲刷过程中均质土岸坡冲刷崩塌输移与河床冲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该过程及变化特征可描述为:水下坡面侵蚀及坡脚淘刷导致岸坡失稳崩塌;暂时堆积在凹岸坡脚处的崩塌体加剧附近水流紊动程度利于其输运与分解;分解后较粗的颗粒随弯道螺旋流以推移质形式被输移至下游凸岸落淤,较细的颗粒大部分都随水流以悬移质形式被携带至下游出口;水流结构随岸坡及河床变形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试验成果进一步表明:冲刷状态下,试验材料黏性越小、近岸流速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岸坡冲刷崩塌量及河床冲刷量都越大;同条件下岸坡冲刷崩塌总量大于河床冲刷总量,且河床相对冲刷率随岸坡冲刷崩塌量的增大而减小,数值范围为0.40~0.92。  相似文献   
78.
为了科学有效地掌握海域使用信息、管理海域权属,为海域资源调查、管理、规划、保护、合理利用提供服务,为违法、违规、违章用海项目得到有效遏制,减少用海矛盾,有必要开展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作者以连云港近海为研究区,利用4个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2002、2008、2013、2016年)通过面向对象算法提取弱水背景下的紫菜养殖区信息,揭示空间分异规律,并分析其驱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4期影像提取连云港近海紫菜养殖区信息的精度分别是87.5%、92%、91.7%和94.6%。紫菜养殖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为紫菜养殖面积不断增加且整体向深海方向推进。赣榆港口航运区和田湾核电站特殊利用区存在少量紫菜养殖区,项目用海不符合连云港市海洋功能区划(2016~2020年)。连云港近海紫菜养殖区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主要是自然条件、养殖技术、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79.
80.
The Yangla deposit is an intrusion‐related Cu deposit in the Jinshajiang tectonic belt (eastern Sanjiang region, SW China). Despite extensive studies that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deposi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ic magma and Cu mineralization is still unclear, and hence, the genesis is debate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conducted an integrated study of mineralogy, fluid inclusions (FIs),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H‐O) isotopes. Three mineralization stag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ore textures, alteration zonation,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i) pre‐ore prograde skarn (stage I), with the garnet and pyroxene dominated by andradite and diopside, respectively; (ii) syn‐ore retrograde alteration (stage II), which is subdivided into the early syn‐ore stage (stage IIa) marked by retrograde hydrated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significant Fe‐Cu‐Mo‐Pb‐Zn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nd the late syn‐ore stage (stage IIb) featured by quartz‐calcite veins; and (iii) late supergene mineralization (stage III),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econdary azurite and malachite. These results of mineralogy, FIs, and H‐O isotopes indicate that: (i) Cu mineralization has a close temporal, spatial,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skarn alteration; (ii) the ore fluids were magmatic dominated with late‐stage meteoric water incursion; and (iii) Type‐S (halite‐bearing) and Type‐V (vapor‐rich) FIs coexisted in garnet and clinopyroxene of stage I, indicating that fluid boiling migh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is stage.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a, the FI type transformed from Type‐S + Type‐V + Type‐L (liquid‐rich) to Type‐V + Type‐L with the conduct of mineralization and was accompani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Type‐S,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lso tended to decrease dramatically, 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skarn minerals. At stage IIa, boiling of the ore fluids still continued due to the change from lithostatic to hydrostatic pressure, which triggered the precipitation of abundant quartz‐Cu‐Mo‐Fe sulfides. Furthermore, fluid mixing between a high‐temperature magmatic fluid and a low‐temperature meteoric water might cause a considerable drop in temperature and the deposition of Cu‐bearing quartz/calcite veins during stage IIb. Hence, we consider the Yangla deposit to be of a skarn typ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Sanjiang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